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多維發力筑牢安全建設屏障
通訊員? 張昕睿
在廈門島南部地下,盾構機穩步掘進,管片拼裝精度控制在毫米級,深基坑監測數據持續穩定。這一平穩建設態勢的背后,是中鐵一局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項目構建的全鏈條安全管理體系。項目以“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為核心,通過知識賦能、實戰錘煉、內外聯動,將安全理念融入建設每一環,為地鐵建設保駕護航。
以賽促學強基礎? 實戰演練練硬功
安全建設的核心在于全員安全意識與技能的提升,為此,南延段項目通過“知識競賽+應急演練”雙輪驅動,讓安全能力從“紙上”落到“實處”。
在安全知識競賽現場,當貼合施工實際的問題拋出后,選手們迅速搶答、對答如流。競賽設置安全知識搶答、技能實操比武、圖片隱患排查三大環節,內容覆蓋施工安全、消防安全、應急救援、職業健康等核心領域,既打破了安全學習的枯燥感,又點燃了建設者的學習熱情。“以前看安全手冊覺得乏味,通過競賽比一比,知識點記得特別牢。”一位一線工人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競賽不僅提升了全員安全知識儲備,更在項目內部營造出“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推動“人人講安全”從口號變為自覺行動。
應急處置能力直接關系到突發狀況下的人員安全,因此,項目部將實戰演練作為重中之重,常態化開展消防應急救援、臨電安全處置等專項演練。在臨電安全演練中,模擬電纜破損致電工“觸電”倒地場景,工友們立即切斷總電源,用干燥木棍挑開帶電電纜,隨后規范開展初步救治,整個流程銜接有序;消防演練中,建設者們實操滅火器使用、模擬火場逃生,熟練掌握關鍵逃生與救援技能。通過“沉浸式”實戰模擬,項目明確了“先斷電、后救人、再排查”等應急處置原則,讓應急技能從“紙上談兵”變為“實戰本領”,為應對突發風險筑牢第一道防線。
專家賦能提效能? 溫情關懷暖人心
在夯實全員基礎能力的同時,南延段項目通過“外部專家指導+內部人文關懷”雙向發力,既提升安全管理專業度,又守護建設者身心健康,構建起全方位安全保障網。
為破解安全管理中的痛點難點,項目常態化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專項培訓,采用“主會場+視頻分會場”模式,實現參建人員全覆蓋。培訓中,專家們圍繞“大型吊裝設備安全管理”“暢通生命通道”等主題,結合實際案例細致講解,參建人員通過實時提問互動,及時解決施工中的困惑。“專家結合案例講規范,比單純看文件更易懂,很多疑問都得到了明確解答。”項目安全負責人表示,專家培訓不僅提升了全員安全管理素養,更推動管理模式從“被動整改”向“主動預防”轉變,為施工安全高效推進提供了專業支撐。
高溫天氣是夏季施工的一大安全隱患,六月的廈門地表溫度時常突破40℃,項目部精準推出“高溫送清涼”系列關懷舉措。每天安排管理人員熬煮綠豆湯并逐一分發到一線工人手中;施工現場的臨時休息區里,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涼茶等防暑物資儲備充足。同時,項目部還實行“早出工、晚收工、中間歇”的彈性工作制,避開中午11點至下午3點的高溫時段露天作業,并在施工區、生活區設置遮陽休息點與降溫設備,安排專人定期監測工人身體狀態。“項目部既送清涼又調時間,讓我們干活更舒心、更安全。”來自四川的一位鋼筋工李師傅說道。這份人文關懷,從根本上減少了因疲勞作業、高溫不適引發的安全風險,讓安全保障更有溫度。
健全機制固成果? 堅守初心護前行
從知識競賽的智慧碰撞到應急演練的汗水付出,從專家培訓的專業引領到溫情關懷的暖心守護,南延段項目的安全管理已形成“活動促安全、安全促生產”的良性循環。如今的施工現場,建設者們能準確背誦安全規范、熟練操作應急設備、主動排查身邊隱患,安全不再是墻上的標語、紙上的制度,而是融入血脈的職業素養。
當前,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建設正穩步推進。項目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把安全管理成果轉化為長效機制,通過完善風險分級管控、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深化全員安全培訓等舉措,持續夯實安全基礎,讓“安全第一”的理念照亮地鐵建設的每一步。
地下脈絡不斷延伸,安全防線始終堅固。中國一局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項目以扎實的行動、創新的舉措、持久的堅守,為廈門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書寫著“安全為基、質量為本”的合格答卷。

安全知識問答

技能實操比武

安全隱患查找

應急救援演練

滅火演練

培訓現場

發放防暑降溫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