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懸澆“搭積木”:蓮嶝大橋以掛籃工藝攻克跨海施工難關
通訊員 唐云梅 魏首塤
在廈門南港海域,一場精密的“海上空中造橋”正精彩上演。作為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的“咽喉要道”,蓮嶝大橋正采用成熟的掛籃懸澆工藝建設150米主跨梁段,實現全程“無支架懸臂作業”。該工藝不僅破解了通航與施工的矛盾,更在潮汐、海風的復雜環境中,創下了跨海橋梁施工的新標桿。目前,該項目已完成0號塊施工,正全力推進懸澆段作業,預計2025年將實現主橋合龍,為機場片區的崛起鋪就關鍵通道。
三橋并行的海上施工難題
蓮嶝大橋由三組并行橋梁組成:全長1.6公里的貨運通道(雙向6車道)和3公里的保稅通道(雙向2車道),均需跨越南港海域完成大跨度施工。其中150米主跨區域位于繁忙航道上方,傳統支架法施工會嚴重影響通航安全,因此選擇了技術難度更高的掛籃懸澆工藝——這種被業內稱為“掛籃施工”技術,如同在橋墩間架設可移動的鋼鐵工作臺,每完成一段梁體澆筑便向前“行走”一段,直至橋梁合龍。
“整個施工過程就像在海面上搭積木,只是每塊‘積木’都是重達數百噸的混凝土梁體?!表椖控撠熑诵蜗蟮乇扔鞯?。這種施工方式對設備穩定性、混凝土質量和精度控制提出了極高要求,尤其是在每天承受潮汐漲落、海風侵擾的海洋環境中,施工難度較陸地橋梁提升數倍。
掛籃施工的四大技術要點
動態平衡的鋼鐵骨架是掛籃施工的基礎。每套掛籃由承重系統、懸吊系統、模板系統和走行系統組成,如同一個精密的鋼鐵機器人。在蓮嶝大橋施工中,掛籃需要承載3至4米長、10至16米寬、3.5至9米高的梁體施工荷載,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完成,單段澆筑量達數百立方米。項目團隊創新采用“一體化定制模板”技術,使梁體成型誤差控制在毫米級,為后續掛籃行走奠定精準基礎。
預應力張拉工藝被喻為給橋梁注入“內力”。在首個0號塊施工中,工人對梁體兩側的預應力鋼絞線進行精準張拉,通過千斤頂施加預設應力,使混凝土梁體獲得更強的抗裂、抗彎和抗形變能力。項目技術負責人解釋:“這相當于給橋梁結構裝上了‘鋼筋筋骨’,確保其在長期荷載和海洋環境下的耐久性?!?/p>
海洋環境適應性是跨海施工的關鍵突破。針對南港海域復雜的地質條件和臺風多發特點,項目部開發了多重防護技術:對掛籃防風設施進行專項加固,將掛籃主桁通過預埋高強度的精軋螺紋鋼,牢牢鎖定在已澆筑梁段上;采用定制防兜風式護欄片對掛籃進行防護,將風對掛籃的影響降至最小;安裝實時氣象監測系統,提前72小時預判臺風路徑;安裝風速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風速,并根據實時風速對掛籃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這些措施在今年臺風“丹娜絲”影響期間成功經受住考驗,將施工影響降至最低。
智能化監控系統保障施工精度。項目團隊運用先進測量儀器對掛籃變形、梁體高程進行實時監測,每小時采集一次數據,確保施工誤差不超過3毫米。在首個懸澆段施工中,通過 “預應力及預埋件清單化管理”“智能張拉壓漿系統”“智能噴淋養護系統”等技術措施,實現了從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到養護的全流程質量管控。
攻堅克難的海上工程實踐
蓮嶝大橋掛籃施工面臨著三重挑戰:一是環境風險控制難度大。海上作業面臨復雜氣象條件,如強風、臺風等,直接影響掛籃結構穩定性。施工區域高且空曠,需實時監測風速并動態調整加固方案,否則可能因風力導致結構失穩或傾覆。二是設備耐久性與運維管理復雜。海洋環境中的鹽霧腐蝕和長期負載會加速鋼結構強度衰減,需高頻次監測應力數據并分析預測結構狀態。三是150 米主跨的線性控制要求極高,毫米級誤差可能引發噸級風險,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響最終合龍。
為應對這些挑戰,項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一是安裝風速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風速,并根據實時風速對掛籃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將掛籃主桁通過預埋高強度的精軋螺紋鋼,牢牢鎖定在已澆筑梁段上。二是通過加強對掛籃桿件采取防腐措施,采用海上高級別防腐涂料,防止在長時間施工過程中海洋環境中的鹽霧腐蝕掛籃,加速掛籃鋼結構強度衰減。安裝掛籃智能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掛籃各個桿件的受力狀況,實時收集掛籃桿件應力數據,并設置應力數據異常警戒系統。三是通過6組掛籃同步施工實現對稱平衡,減少結構偏位風險,并引進第三方監控,實時對掛籃施工過程進行線性監控,每個節段下發線性數據指導掛籃施工,并對數據異常發出預警,采取措施調整線型至可控范圍內方可進入下一節段施工,確??缰泻淆埖木?。這些措施使得項目在安全施工的同時,保持了項目掛籃節段快速施工的記錄。
蓮嶝大橋的建設,不僅是一次工程技術的突破,更是對海洋環境下橋梁施工難題的系統性破解。當這座連接空港與島嶼的交通樞紐通車時,它承載的不僅是物流與客流,更凝結著“海上掛籃施工”的全套技術經驗。從毫米級精度控制到臺風防護體系,從智能監控到防腐工藝,這些實踐將為沿海地區同類工程提供可復制的“海上造橋方案”,讓更多跨越天塹的通途,在技術創新中從藍圖變為現實。

施工現場航拍

掛籃施工現場

防兜風式護欄通道

掛籃施工線型監測

測量實時檢測

智能張拉系統

項目團隊慶祝17號墩首個0號塊順利澆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