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為廈門地鐵建設保駕護航
中鐵一局廈門軌道3號線南延段項目自進場以來,將打造“智慧工地”的應用與推廣,作為踐行“智慧、品質、綠色”建設理念的重點和抓手,使科技創新為全面提升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標準化打下堅實的“智能”基礎,讓項目管理更加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規范化,極大提高了施工生產的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智慧工地”實現遠程高效“把脈號診”
廈門軌道3號線南延段項目將信息管理平臺、智慧技術、智慧設備應用到現場實際管理中,安裝智慧工地模塊十余項,涉及安全、質量、人員管理等全方位管控,實現對現場施工人員、設備、物資的實時定位,有效獲取人員、機械設備、物資位置信息、時間信息、軌跡信息等,及時發現遺漏異常行為,實現自動化監管設施聯合動作,形成人管、技管、物管、聯管、安管“五管合一”的立體化管控格局。通過“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模式實現了“數據共享、模塊整合、工作減負”,為項目提供核心業務深入管控,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提高了工地安全監管的精準度和管理效率,切實保證了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及綠色文明施工。
“智慧工地”信息化平臺提供數據可視化看板,整體呈現工地各要素的狀態和關鍵數據,對勞務、進度、質量、安全相關數據進行多維度的分析,使得管理人員對項目進度、人員、質量安全、智能設備有整體的了解。同時還對施工地面場地進行視頻監控,通過全景攝像頭對工地現場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結合AI算法,智能分析現場異常行為,第一時間給出預警并對視頻留痕,保障工程質量和人員安全。系統能夠按照項目分部分項任務劃分,編制進度計劃,并填報實際進度,以便項目管理人員實時了解所有任務進度情況,解決以往因信息不同,消息滯后等帶來的整體進度延期問題,提高工程的整體把控效率。同時,還通過與BIM系統的整合,實現項目資源信息與基礎空間數據的結合,構造一個信息共享、集成綜合的工地管理和決策支持平臺。這些設備讓工地上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提高了監管信息化、數字化、科學化、智能化水平,實現了從現場檢查向遠程監控的延伸、從事后整改向過程控制的轉變。
“智慧工地”實現施工現場“綠色環保”
廈門軌道3號線南延段通過“智慧工地”平臺建立了完整有效的揚塵、水、噪聲的環境生態管理系統,實現了標準化作業和文明施工的統籌兼顧。在工地主要通道位置布置了環境數據監測點,實時監測PM2.5、PM10、噪音、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環境數據,上傳到“智慧工地”平臺中,形成數據報表以供統計分析。項目人員可通過手機查看工地實時揚塵數據,回看揚塵、噪音等數據,通過揚塵數據曲線,可直觀查看降塵系統打開前后對工地揚塵數據影響。同時將噴淋設備與噴霧降塵系統聯動,揚塵超標自動打開噴霧系統,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將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從源頭、過程、終端三處解決施工現場環境生態問題,打造出綠色工地、環保工地。
通過環境生態管理系統的搭建與落實,項目部對于異常環境數據掌控的主動性大大提升,同時提高了極端天氣下工地的管理和反應水平,實現了環境管理信息化自動化,工地建設標準化精細化,生產全程規范化的目標。同時,也顯著提升了工程建設品質,有力維護了市容市貌,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智慧工地”實現安全管理“可視可感”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廈門軌道3號線南延段項目以“智慧工地”可視化監管為抓手,信息化建設為途徑,為施工提供更智慧高效的監管手段,有效降低安全管理監管成本、提升監管效率,解決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相對不足、數據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讓管理人員可實時了解施工現場安全情況,推動現場安全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智慧工地”將采集的各類安全質量問題進行歸集、整理、分析,以圖表形式呈現,對關鍵問題進行預警,保證項目安全、提升工程質量。
廈大白城站廈曾區間礦山隧道屬有限空間作業,在隧道內安裝有害氣體監測系統,可隨時檢測隧道內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及風速、溫濕度等環境數據并且可以匯總存儲和及時上傳到智慧云平臺系統,可實時檢測有害氣體,起到預警、告警作用,保障現場施工安全。在施工現場,可見塔吊忙碌運轉,平穩起吊材料運往高處。據介紹,廈大白城站的塔吊采用的都是智能螺母,通過智能螺母的“斷絲”報警功能,使得安全隱患定位更精準、整改落實更高效,大大降低了大型機械傾覆的風險。目前,項目大型設備均實現了智能化管理,能夠及時發現隱患,排除風險,保障施工安全。
打開臨時用電配電箱,里面除了常見的開關外,還安裝了許多設備。這些是用電安全監測設備,也是“智慧工地”建設的一部分。采用智能化監測控制設備,既能實現關鍵時刻瞬間斷電,還能在電路出現問題時快速找到原因,完成修復。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部還把“智慧工地”運用在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上,設置安全模擬實景教學及VR體驗區,主要有現場急救實操教學、臨時用電實操教學、VR沉浸式危險場景體驗等板塊,通過立體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和防護技能。
“智慧工地”實現勞務管理“由繁至簡”
傳統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勞務工管理相對粗放,加上勞務工本身具有流動性大、隨意性強、人員出入場管控難度大等特點,經常造成現場施工人員數量不清和勞務糾紛。“智慧工地”在勞務工進出場管理方面,通過設置實名制管理系統模塊,將實名制、進出場考勤、勞務分析、黑白名單庫、電子檔案庫、工資管理等模塊有機結合,實現勞務管理信息化。
該系統包含實名制登記、考勤管理、安全教育一體化、工資發放、業務報表、APP管理等功能,對工人身份信息、安全教育、勞動合同、薪資發放、用工評價等信息進行系統化管理,建立人員檔案,一次采集,終身有效。據介紹,“智慧工地”實名制管理系統,能實現人員實名制信息(身份證、人臉、基礎信息等)的高效收集、驗證、審核與整理利用。通過“智慧工地”員工通道的數據交互和統計,項目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實時更新工地內施工人員的進出、在崗情況、考勤數據,隨時掌握工地員工隊伍結構體系,展示所關注員工的具體情況,有效提升人員實名制信息管理的多元化場景應用,更具覆蓋性、實效性。
目前,廈門正加速推進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作為福建省第一批“智慧工地”2022年度智慧工地試點項目,中鐵一局廈門軌道3號線南延段項目不僅通過“智慧工地”有效縮短了管理半徑,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時還為工程項目施工筑起了安全屏障,為廈門軌道交通建設注入“加速劑”。

智慧工地指揮中心

安全培訓體驗區

工程信息管理模塊

人員信息管理

物料信息管理

塔吊安全監測系統

深基坑安全監測系統

廈大白城站施工現場

沙波尾站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