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品牌做優做強 多元轉型助推跨越——中鐵一局廈門公司房建市場拓展紀實
寬敞整潔的街道次第延伸,彰顯出城鎮化建設的豐碩成果;鱗次櫛比配套完善的安居工程,處處述說著城鄉面貌的巨大變遷;生態秀美的特色小鎮,充盈鄉村振興的無窮魅力……在推進城鎮一體化建設的宏偉歷史進程中,中鐵一局廈門公司繼承和發揚專業優勢,主動適應市場趨勢,聚焦房建業務板塊,蹚出了一條多元轉型之路,助推企業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
從福建石獅、平潭到廈門,從河南商丘、平頂山再到江西萍鄉,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從保障性住房到棚戶區改造、海綿城市、高鐵中心站站前廣場,一次次突破,版圖不斷擴張。
近年來,中鐵一局廈門公司秉承“主業突出,多元發展”戰略,在堅守公路、市政工程的主營板塊穩健發展的同時,準確把握市場趨勢,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在房建業務板塊持續發力。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廈門公司已完成房屋建筑面積171萬平方米,在建總建筑面積達108萬平方米,對比公司自成立至2015年底累計完成的87萬平方米,增加了54%,房建板塊實現了新的階梯式增長。
務實,穩扎穩打夯實基礎
2006年廈門公司創立之初,人地兩生、舉步維艱。雖在廈門市政工程領域立穩了腳跟,但經營規模卻始終停滯不前,面對方興未艾的房建市場,只能望而興嘆。公司深知以市政工程為主營業務的單一模式,只能獲得一時的生存空間,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多條腿”走路。為此,廈門公司一方面穩扎穩打,以市政項目為依托儲備人才,積累施工經驗;另一方面務實推進,積極向房建施工領域轉型,尋求新的突破口。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公司積極運作籌劃,2007年9月27日,公司成功中標廈門市嘉禾園·中山醫院地下車庫工程,首次躋身廈門市房建市場,由此便開啟了廈門公司“二次創業”的新征程。
廈門公司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要在建筑市場站穩腳跟,就必須要有過硬的“看家本領”。因此該項目建設伊始,項目管理團隊超前策劃、周密部署,充分發揮在建項目主陣地作用,在鍛造管理人才團隊、探索“四新”技術研發運用、強化資質業績儲備方面多管齊下,為后來房建市場拓展積累了堅實的人力資源與經驗儲備。
2009年6月,嘉禾園·中山醫院地下車庫工程順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優質的工程質量、高效的管理團隊贏得了業主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并且,該工程創新采用的深大基坑順/逆作復合支護關鍵技術,開啟了廈門市地下工程工藝施工之先河,該工藝獲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嘉禾園·中山醫院地下車庫工程首戰告捷,對初涉房建市場的廈門公司來說,無疑是注入一針“強心劑”。
2011年8月,廈門公司依托平潭綜合實驗區竹嶼湖改造工程BT項目的成功建設,為中鐵一局站穩平潭市場奠定了基礎。次年9月,廈門公司依靠嘉禾園·中山醫院地下車庫積累的施工能力和工程業績,順利中標平潭金井灣安置房一期工程,由此開啟了廈門公司運用BT投融資模式運作房建項目的新篇章。
隨后三年,公司相繼中標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園,石獅市洋內亭安置房、城北安置房、城北小學、梧園安置房等6個房建項目,并且其中5個項目采取了BT投融資模式,廈門公司房建市場規模和版圖不斷擴張,“以現場保市場”發展理念成效初顯。2018年是公司房建業務爆發的一年,公司先后中標中鐵諾德逸都房建項目、商丘市中州新城棚戶區改造項目、萍鄉五陂海綿小鎮項目和平潭高鐵中心站項目,房建工程總造價57億元。
截止目前,廈門公司先后承建房建項目16個,合同總造價112億元。目前,公司仍有在建房建項目10個,年生產產值16.6億元,房建業務約占公司總業務量的31.3%,儼然成為廈門公司的第一大板塊。
正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正是因為精準把握市場脈搏,廈門公司過去,我們靠市政“起家”;今后,靠房建“看家”,成為房建“行家”。目前,房建業務已成為廈門公司發展最亮眼的名片。
開拓,多元發展進軍新領域
在建筑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現狀下,廈門公司能否另辟蹊徑走出一條不同的發展之路?這是廈門公司長期思考的問題。
經過長期探索叩問,答案愈發清晰:以差異化贏得未來的發展主動權。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既是廈門公司基于自身資源稟賦的競爭策略,也是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然選擇。
謀定而動,順勢而為。2018年,廈門公司在平潭、石獅積累的豐富的投融資項目運作管理經驗后的基礎上,奮力打造PPP項目運營新鏈條。因地制宜推進平潭綜合管廊、江西萍鄉“海綿小鎮”、平潭高鐵站前廣場城市綜合體等PPP項目商業化運營,探索由過去單一的施工承包商逐步向運維服務商角色轉變。
多元化發展意味著迎接挑戰,廈門公司利用區域發展展開觸角,積極跟蹤洽談區域內棚戶區改造、城市綜合體、鄉村振興,以及其他特別用途房建項目。相繼承攬、承建了以商丘中州新城為代表的河南房建項目群、江西萍鄉五陂海綿小鎮、平潭高鐵中心站站前城市綜合體、平潭海洋科技館等一批地標性項目,扛起了公司房建業務的使命擔當。隨著逐步進軍海綿小鎮、鄉村振興、特別項目等領域,廈門公司在持續培植房建業務厚勢的同時,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讓企業真正實現多元發展、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保障房業務市場的逐漸飽和,廈門公司也一直在思考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商丘中州新城項目是廈門公司在河南的第一個房建項目,標志著向河南區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為集約各區域開發資源,實現精準發力,廈門公司逐步完善適應性組織建設,完成“兩部一指十聯絡處”的區域市場開拓的體制完善,負責所轄區域內的市場開發工作,維系區域內公共關系,以便更好地深耕區域市場。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廈門公司緊盯國家戰略,搶抓市場機遇,2019年中標開封市鄉村振興項目,項目覆蓋面涉及開封市3縣6區共計88個行政村,建設內容涵蓋了各縣、各行政區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村民文化活動廣場、村容村貌提升等,投身到了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鄉風文明建設浪潮之中,這對于廈門公司進軍鄉村振興房建新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高效,精管細控提升管理質效
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廈門公司認識到規模趕超是發展手段而不是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近年來,公司積極探索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向管理要增量、要效益。
2020年8月25日,商丘中州新城項目的最后一棟樓順利封頂,這標志著廈門公司房建施工業績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商丘中州新城項目,作為河南省商丘市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工程總建筑面積64.34萬平方米,共有45棟單體和1座幼兒園,被譽為“全局規模和體量最大房建項目”。廈門公司作為承建方,自2018年11月開工以來,廈門公司調遣精兵強將,堅持高起點開局、高效率推進、高標準建設,全面做到專業化、標準化、數字化和精細化,打造智慧工地,爭創品質工程。兩年來,項目先后獲得“中鐵一局先進項目部”榮譽稱號、商丘市“工人先鋒號”、中鐵一局“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等諸多榮譽。
與此同時,在廈門同安,中鐵諾德逸都EPC工程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3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不僅刷新了廈門公司房建施工最高紀錄,更是跑出了“鷺島加速度”。
房建領域不同于公路、鐵路等基建領域,變更索賠內容比較少,項目想要獲得合理的經濟效益,只能開源節流、內部挖潛。嚴格根據項目有效合同額配置人員,精細測算各項目間接費,下達管理費包干指標,這一制度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管控了間接費。針對房建領域專業多、種類復雜、價格參差不齊的現狀,通過收集各項目專項工程成本信息,對勞務隊伍實際分包成本進行摸底,為開展勞務及各專業分包限價提供參考依據,再輔以虧損專項治理,完善策劃指導、過程管控體系,成功地節約了項目成本。
另一方面,把每一項工程都能做到極致也是項目精細管控的有力體現。比如,諾德逸都EPC工程項目通過設置樣板區,以1:1實物交底,使得工程項目施工的質量目標和驗收標準一目了然,有利于消除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通病,有效促進工程施工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由區域化經營衍生出的項目集群化管理對于項目管理資源的統一高效、循環利用也具有巨大的促進意義。因為在商丘中州新城(三期)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中的杰出表現,廈門公司贏得了河南房建市場的多個中小體量性質相同的項目構成了規模宏大的項目集群,廈門公司在中鐵一局區域化經營的戰略布局下,統一協調外部關系、調配內部資源實現了對項目的集群化管理,顯著提高了市場集約化管理和資源集約化配置能力,降低了人力和裝備物資的調配成本,提高了單位生產效能。
而今,廈門公司以商丘中州新城項目為龍頭的影響力已嵌入到河南開封、平頂山、郟縣、濮陽等地的基礎建設市場,據統計自2018以來年中標項目總金額超過47億元,房建市場呈現出良好勢頭。
創新,科技引領培育核心實力
方向對,不怕路長。廈門公司領導班子深刻地認識到,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路上,緊跟形勢、轉變方式、力求創新是激發企業活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
早在2013年,廈門公司緊跟建筑業發展形勢,超前謀劃、周密部署,搶抓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在改變以往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傳統房建模式上進行了有益探索。2015年公司承建完成的廈門生物醫藥園二期B1地塊4#樓住宅就是對建筑領域采取裝配式施工的生動實踐。針對這一國家級裝配式產業化試點工程,廈門公司采取了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等手段,在提升工程產品質量,把控施工生產安全,節約配套輔助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縮短施工總工期,以及大幅度減少工人數量和勞動強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效益,期間形成的發明專利和裝配式建筑施工經驗也為后續項目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此舉讓廈門公司成為廈門市首家對房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采用裝配整體式施工的“龍頭”企業,工程整體73%的預制率和89%的裝配率位居同期全國之首,同時也助力了廈門市獲批全國第七個“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榮譽。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的嘗試和推進,讓廈門公司成功邁出了由傳統建筑施工向建筑施工工業化生產模式跨界轉型的第一步。
在后續的工程中,這種俗稱“搭積木”式的裝配式房建施工模式在廈門公司承建的廈門市地鐵和平潭綜合管廊等工程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改進。結合管廊裝配式構件預制廠、地鐵管片廠經驗,體現出了較強的裝備研制能力,掌握了一系列先進工藝,所形成的專項技術廣泛應用于房建、管廊、地鐵等裝配式構件的安裝。例如,商丘中州新城棚戶區改造項目在商丘市第一批采用工廠化預制樓梯施工,通過定制模具,實現了樓梯外觀上不需要二次粉刷,就可以達到交付的效果。
不僅如此,廈門公司還以信息化助推項目管理精細化。通過推廣BIM技術,相繼完成了三維場布、場地定位、技術交底、數據統計、管線避讓等擴展應用;在現場主要樓道、大門、交通口懸掛二維碼信息,通過二維碼掃描,直觀展示項目概況、工程進展、技術交底、質量信息,提高了施工現場管理效率。
以信息化助推智慧工地建設,將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場景與手機、PC終端相連,做到了工地安全管理可視化、揚塵管控常態化、安全教育智能化。廈門公司承建的平潭高鐵中心站站前廣場城市綜合體項目,通過在施工現場的塔吊和升降機上全部安裝安全監控系統,在每臺塔吊、升降機上都布設吊重作業傳感器和監控攝像頭,構建起了一套“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實現了多層級立體化管理,使安全生產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近年來,廈門公司還依托“高新技術企業”平臺,不斷加大資源投入與科技攻關力度,積極籌劃實施科技創新。依托各在建項目,抓好技術創新試點項目,充分發揮技術中心的科研創新優勢和有效利用項目創新團隊的實踐條件,組織實施包含房建板塊在內的科研項目,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截止2020年底,公司累計已獲得國內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53項,還有36項專利已受理申請目前正處于審查中,獲得了軟件著作權18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BIM大賽6項次。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在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廈門公司將以全面建設區域領先、系統一流的綠色、創新、高效企業為目標,搶抓房建業務發展機遇,明確戰略定位,賡續“建品質工程,筑長青基業”的使命擔當,繼續做強做優房建品牌,再譜新時代發展新篇章。

廈門海滄醫藥生物園裝配式施工現場

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

萍鄉花溪小筑

平潭金井安置房項目

石獅城北小學

石獅城北小學教學樓

石獅市城北幼兒園

石獅梧園安置房

平潭站前廣場綜合體工程

嘉禾園中山醫院地下車庫

在建的諾德逸都項目

在建的郟縣棚改項目

在建的商丘便民服務中心

在建的商丘中州新城(三期)

在建的萍鄉稻田科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