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肩擔責筑精品,情系工友穩(wěn)后方————中鐵一局廈門公司濮陽棚改項目副經(jīng)理王縣鋒的雙重角色實踐錄
通訊員 趙曉誠
王縣鋒,中鐵一局廈門公司濮陽棚改項目副經(jīng)理,一位以“鐵肩”擔工程重任、以“柔腸”系工友冷暖的急先鋒。從事建筑行業(yè)二十余年,他用實際行動詮釋央企責任,用匠心筑造安居,在鋼筋水泥間注入中鐵一局人文溫度。
暴雨夜,鐵肩擔責,千鈞一發(fā)護基坑
濮陽棚改項目是濮陽市重點民生項目,工期緊、任務重。2023年盛夏深夜,臺風“杜蘇芮”毫無征兆的引起局部地區(qū)強對流天氣出現(xiàn),特大暴雨在夜間突襲了濮陽,地庫及設備面臨著被大水倒灌浸泡的嚴峻形勢。凌晨兩點鐘,夜色如墨,積水已經(jīng)沒過了膝蓋,整個城市仿佛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然而,就在這危急時刻,王縣鋒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踏入了這片泥濘不堪的災區(qū)。他頂著傾盆大雨,趟過漫過膝蓋的積水道路,毅然決然地趕到了施工現(xiàn)場組織管理人員搶險救災。此時,工地上的應急燈光在狂風暴雨中交錯閃爍,顯得格外微弱,仿佛隨時會被吞噬。雨水順著他的雨衣帽檐不斷流入脖頸,冷意透骨,令人不寒而栗從上到下濕了個凈透。盡管他的聲音已經(jīng)嘶啞,但依然堅定有力地指揮著現(xiàn)場的抽水作業(yè)和圍堰加固工作。泥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褲腿,鞋子里也灌滿了泥漿,每一步都異常艱難,然而他的步伐卻愈發(fā)堅定,毫不退縮。經(jīng)過12個小時鏖戰(zhàn),地庫和設備基坑終于安全無恙,晨光中,他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在晨光的映照下,默默訴說著他肩負的雙重責任——既要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還要確保突發(fā)情況處置有效,將損失降到最小。又要心系所有工友的安全與生計。
毫厘間,匠心筑城,“偏執(zhí)”守護生命線
他深知,每一磚一瓦都承載著無數(shù)家庭的殷切期望棚改項目的過程管控和交付使用對質量安全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開工時就要求技術骨干仔細研究圖紙,細致入微地推敲每一個結構細節(jié),在工程質量控制方面上絕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妥協(xié)。他帶領工程部的現(xiàn)場技術骨干們反復審查圖紙,細致入微地推敲每一個細節(jié),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在關鍵節(jié)點,他創(chuàng)新實施了“三三制”質量管控法:每一道工序一結構層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履行班組自檢、技術復檢、項目副職領導終檢簽認的三重檢查確認機制,確保萬無一失;對進場材料實行三方聯(lián)合驗收,嚴把材料質量關,杜絕任何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xiàn)場;所有隱蔽工程均需留存三方影像資料,以便日后查驗,確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據(jù)可查。在一次標準層砼澆筑前的主體結構驗收中,他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敏銳地發(fā)現(xiàn)梁柱節(jié)點配筋間距存在微小的偏差刻意調(diào)整。盡管勞務施工方以“肉眼難以辨識方便砼澆筑、數(shù)量不少,不影響安全”為由試圖通融,但他卻堅持原則,毫不退讓:“質量安全無小事,精度即良心。今日的微小偏差,就是你我心里埋的地雷,未來釀成事故你我皆會粉身碎骨,遺臭萬年。可能成為群眾心中的巨大隱患。”最終,鋼筋被重新調(diào)整綁扎,這份近乎偏執(zhí)的嚴謹,為棚改工程筑起了最堅實、最可靠的骨架。
點滴處,柔腸系友,后方穩(wěn)則前方安
他的“鐵肩”承擔著工程的重大責任,而“柔腸”則穩(wěn)穩(wěn)地系著每一位工友的福祉。那還是他兼任黨群協(xié)理員的時期,新來的鋼筋工老李因孩子入學借讀需要高額學費問題而憂心忡忡,工作狀態(tài)大受影響。他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積極奔走協(xié)調(diào)勞務方提前預支了工費,多方溝通,最終使老李的孩子順利進入了附近的小學就讀,解除了老李的后顧之憂。在工地的“工友之家”,他親自布置了溫馨的探親房和兒童活動區(qū),讓工友們在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緩解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季節(jié)更替時,他深入工人生活區(qū),與工友們暢談,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細致入微地提醒食堂調(diào)整食譜供應時長,確保工友們無論是早早上工、還是加班晚到都有熱飯吃,確保吃得健康,營養(yǎng)均衡;。工友生病時,他必定親自探望,并將藥品送到床前,關懷備至,如同家人一般。一位木工師傅在中秋節(jié)的座談會上動情地說:“老王經(jīng)理把我們的事都當作自家的事來辦。當自己人,我們一定會確保安全,把活干好。”他堅信,只有后方穩(wěn)定,前方才能專心致志地鑄造精品工程。
取舍間,境界升華,小家大家皆是情
他的“雙重角色”并非與生俱來,而是他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工程緊張搶工時期,他夜以繼日地堅守守在工地,難以顧及家庭。有一次,女兒因高燒住院,妻子在電話中焦急埋怨哽咽,他只能匆匆囑咐幾句,便又急忙返回施工一線。然而,在這種“舍”與“得”的辯證中,他獲得了更深層的力量。他深知,自己缺席的是家庭短暫的溫暖,但守護的卻是數(shù)以百計棚改家庭穩(wěn)定的未來。在工程攻堅的關鍵時期,他一邊帶領團隊晝夜奮戰(zhàn),一邊敏銳地察覺到工友因思鄉(xiāng)情緒而效率下降。他果斷策劃并實施了“工地家書”活動,設立了親情熱線,組織了集體生日會,讓工友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懷。這些舉措悄然驅散了工友們的疲憊,使他們心中后方的燈火再次亮起,工地上的勞作節(jié)奏更加鏗鏘有力。他以“鐵肩”為杠桿,以“柔腸”為支點,撬動了整個團隊強大的凝聚力——這是精工品質最深厚、最活躍的源泉。
剛柔濟,凝聚偉力,鐵肩柔腸鑄精魂
他的身影在濮陽棚改工地上已成為一種象征:那是以鐵肩擔責、以心血澆筑精品工程的堅定意志,更是以情系后方、以真心凝聚人心的溫暖力量。他雙肩扛起的不僅是冰冷的鋼筋水泥,更是千家萬戶對“安居”二字的熱切期盼;他心中所系的,是讓每一位建設者都能帶著尊嚴與牽掛,親手筑起城市的嶄新天際線。
他的雙重角色實踐,宛如一面明鏡,映照出新時代建設者應有的精神高度——在剛性的工程法則之上,唯有融入人性的溫度,才能使每寸磚石真正承載起“安居”的重量。棚改工程不僅改造著城市的物理空間,更在重塑一片充滿溫度與希望的生活熱土,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與安寧。
他的故事,是數(shù)萬奮戰(zhàn)在祖國建設一線項目管理者的縮影。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描繪著城市發(fā)展的藍圖,也用溫度和情懷守護著基層勞動者的夢想。正是有了無數(shù)個像他這樣的“鐵肩”與“柔情”并存的實踐者,我們的工程建設才不僅有了速度與高度,更有了溫度與厚度,鑄就的精品工程才能更加堅實、持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大廈才能在一磚一瓦的夯實中巍然屹立。他的步伐依舊匆忙,他的目光依然堅定而溫暖,繼續(xù)在他的雙重角色中,書寫著一名一局基層管理者的敬業(yè)與奉獻之歌。

王縣鋒(左一)帶隊開展安全質量檢查

開展維穩(wěn)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