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風采】物資管理的“效能先鋒”——記中鐵一局八公司景德鎮陶溪川項目物資部長謝鵬剛
在建筑工程的宏大敘事中,物資設備管理宛如精密儀器中不可或缺的齒輪。它雖不似主體工程那般顯眼奪目,卻始終在幕后默默運轉,以無聲卻有力的方式推動著整個項目的進程。在中鐵一局八公司景德鎮陶溪川項目,就有這樣一位在物資管理領域深耕多年的行家里手。
破局思變,開創新徑
2023年3月,謝鵬剛調任中鐵一局八公司景德鎮陶溪川項目任物資部長。面對房建工程材料門類眾多、專業跨度大等全新挑戰,他并未畏難,而是將其視為創新創新的試驗田,并從零構建新的物資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智能化、高效化”在管理上落地。
“物資工作,必須精打細算,斤斤計較!”這是謝鵬剛常掛在嘴邊的話。項目啟動初期,他開展系統性市場調研,依托大數據分析精準研判價格趨勢,科學制定采購計劃;同時,搭建數字化供應商庫,嚴格執行“資質預審-樣品檢驗-履約評估”等全流程閉環管理,實現“優質優價”采購,從源頭上杜絕質量風險,為工程品質與進度筑牢根基。
在物資收發、存儲與調配環節,他積極學習應用中鐵一局集團推廣的材料銷號制系統、機智管家系統等,實現物資從入場到消耗的全周期追蹤和動態可視化管控,不僅有效減少了資源閑置和浪費,更大幅提升了管理響應速度與決策精準度。
謝鵬剛常說:“物資保障事關全局,一絲一毫不能馬虎。”在項目攻堅時期,業主壓縮工期、市場價格劇烈波動、貨源緊缺等多重壓力接踵而至,謝鵬剛果斷啟動“應急供應機制”,日間拓展供應鏈、緊急鎖價鎖貨;夜間駐守現場,統籌調度、現場收料、協調分配,及時化解施工沖突。最終,實現了關鍵物資“不斷供、不積壓、不誤工”,有力保障了二期英迪格、逸衡酒店主樓正負零、封頂、精裝等多個重大節點順利兌現,贏得了建設各方的高度贊譽。
變廢為寶,創新創效
謝鵬剛善于從細節中發現價值,以技術手段推動“綠色管理”。2024年9月,謝鵬剛在盤點項目廢料堆放區時,發現十余噸長期積壓的短料、邊角料,極其占用項目有限的倉儲空間,需盡快按廢品處理,以市場價2500元/噸計算,大概可以回收2.5萬元。恰在此時,項目臨時道路排水溝施工急需采購1200個高強度鑄鐵雨水篦子,市場價合計需18萬元。
面對這一情況,謝鵬剛沒有墨守成規,而是經過反復斟酌考量后,大膽提出用閑置廢舊鋼筋頭加工雨水篦子的建議,并迅速得到認可。
為了確保方案可行,他積極聯合項目技術人員,精準測算廢舊鋼筋的長度、直徑適配性,確定了網格尺寸為30厘米×50厘米的加工方案,并繪制出簡易加工圖紙。加工完成后,他又委托質檢部門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雨水篦子的承重、防腐蝕性能均達到使用標準,完全滿足場內臨時道路的使用需求。僅這一項,不僅為項目直接節約成本15.5萬元,還盤活了積壓廢料,減少了倉儲占用。
精調設備,效能倍增
在設備管理方面,謝鵬剛同樣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有效的方法。他堅持精準調度與精細維保相結合,最大化地釋放設備效能。2025年3月,項目上的10臺挖掘機存在“忙閑不均”的問題,日均有效作業時間僅5.2小時,利用率偏低,這無疑是對設備資源的一種浪費。
對此,謝鵬剛牽頭優化調度流程,創新實施“分區包機+動態調配”機制。他將項目區域劃分為若干小區,每臺挖掘機負責一個區域,同時根據施工進度和實際需求進行動態調配。他還建立了“調度應急群”,在群里及時發布設備運行情況、施工進度和物資需求等信息,讓各個環節的人員都能及時了解情況,做出相應調整。實施一個月后,日均有效作業時間提升至7.8小時,利用率提高了49%,設備的效能得到了顯著提升。
針對挖掘機常因等料、等清理場地而耗時的問題,謝鵬剛加強了各工種之間的協同配合。他提前規劃作業面,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將現場準備時間從平均40分鐘/臺壓縮至15分鐘/臺。同時,他制定了“分級保養計劃”,根據設備的使用頻率和磨損程度,將保養分為日常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類,并提前儲備易損件,確保在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更換。通過這些措施,將故障維修等待時間從4-6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
一系列措施落地后,10臺挖掘機月均故障停機次數由8次降至2次,每月減少故障工時約120小時。“相當于多完成150車土方作業,為項目節約了大量成本。”謝鵬剛說道。
在物資管理崗位上,謝鵬剛一步一個腳印,以扎實的努力與出色的才干,多次榮獲中鐵一局八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工程物資管理者的全新形象——智慧、高效,且永不止步。

謝鵬剛檢查標識標牌

謝鵬剛在盤點物資

謝鵬剛(右)與同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