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局隧道 設施保障】中鐵一局五公司聚焦“63321”管理體系打造鋼構件加工專業團隊
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7月18日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鋼結構在交通強國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和物質基礎。它不僅關乎工程本身的品質,更與綠色低碳、產業升級等國家戰略緊密相連。
中鐵一局五公司2018年成立鋼結構分公司。鋼結構分公司發揮專業化管理及經營的優勢,提高服務工程項目質量。自成立以來共計組建作業隊17個,建設鋼構件加工廠22座,累計加工鋼構件144746噸。在做實做優鋼構件加工和設備維修保養基礎上,分公司積極落實中鐵一局五公司“認得明”“數得清”“拼得快”“利用高”的工裝管理體系要求,逐步向隧道工裝加工業務探索拓展。2024年底運用UG軟件編制《雙線鐵路隧道多功能開挖臺車》圖冊,2025年6月加工完成隧道開挖臺車1套,目前臺車已投入使用,為推進“一局隧道”品牌建設注入新發的動力。
以“六大產線”為核心 打造高效能標準化生產線
鋼構件通常體積大、重量重、加工工序復雜,傳統作坊式的分散作業模式效率低、產品質量波動大。
鋼構件加工廠建設不僅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好、產能高”。分公司根據工程規模將加工廠分為高配加工廠及標準化加工廠兩個等級,并根據隧道工程和橋梁工程鋼構件加工類型將加工廠劃分為6大功能區域和6條生產線。其中橋梁鋼構件生產線分為:鋼筋籠生產線、承臺墩身鋼筋生產線;隧道鋼構件生產線分為:網片生產線、型鋼生產線、格柵生產線和小導管生產線。每條產線又劃分為原材料堆放區、加工制作區、半成品堆放區、待檢區、廢品處理區和安全通道六大功能區。
各生產線的布置遵循“一字型”流水線布局,以“工序銜接、減少材料吊裝倒運、便于操作”為原則,將上料、下料、切割、焊接、校正、堆碼等工序串聯成一條連續的生產線,鋼構件加工“由點成線,化零為整”,實現了碎片化生產向作業流水線生產的轉變。通過自動化、標準化、節拍化的生產方式,實現效率、質量、安全方面的全面飛躍。
鋼筋籠生產線按照“原材料存放區→上料區→鋼筋下料區→加強圈制作區→鋼筋籠焊接區→鋼筋籠加焊區→堆碼打包”布置。主要由數控鋼筋剪切機、數控彎圓機和數控鋼筋籠滾焊機組成生產線。
承臺墩身鋼筋生產線按照“原材料存放區→上料區→鋼筋下料區→鋼筋彎曲制作區→堆碼打包”布置。主要由數控鋼筋剪切機、數控彎箍機和彎曲中心組成生產線。
網片生產線按照“原材料存放區→上料區→鋼筋調直切斷區→鋼筋焊接區→堆碼打包”布置。主要由數控鋼筋調直切斷機和數控焊網機組成生產線。
型鋼拱架生產線也稱智能型鋼拱架生產線,該生產線由傳統的冷彎機,切割機械臂,焊接機械臂和碼垛機械臂等組成。
格柵生產線按照“原材料存放區→上料區→角鋼加工區→鋼筋下料區→八字筋制作區→格柵焊接區→堆碼打包”布置。主要有數控鋼筋剪切生產線、八字筋生產線。
小導管生產線按照“原材料存放區→上料區→小導管加工區→堆碼打包”布置。主要由小導管割孔機和小導管成型機組成生產線。
以“三化體系”為抓手 打造品牌建設核心競爭力
人員配備專業化。鋼結構分公司發展定位于作業核心層的建設,加工廠的生產由作業隊長、技術員、材料員,專業技能人員有電焊工、鋼筋工、設備維修工、起重工和運輸司機組成。分公司成立之初,專業技能人員主要依靠社會招聘引進。經過7年發展,分公司內部通過作業隊長和“有經驗的老師傅”傳幫學,目前自主培養鋼構件加工專業技能人員68人,可滿足隧道及橋梁各生產線加工任務要求。按照五公司人員培養梯隊建設要求,分公司內部培養提拔作業隊長及副隊長6人次,其余人員提升崗位職級3人次。職工程年松被授予云南省“鋼筋加工技術能手”稱號。針對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不足問題,制定獎勵措施,鼓勵全員取證,近三年取證人員達56人次,含電焊工、起重工和電工。為適應智能化生產線施工,調配5名年輕技術人員學習智能設備操作。
設備管理專業化。鋼構件加工廠屬于重資產、高依賴設備的管理單位,其設備管理遠不止是“壞了再修”,而是一套涵蓋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管理體系。分公司遵循五公司設備管理辦法,從設備選型、設備使用、設備維修、設備周轉全生命周期入手提升管理水平,實現設備管理專業化。設備選型。根據新開工項目規模和工期計算產能分析后,明確生產需求、權衡設備性能、評估自動化程度、考量環保與安全,擬定滿足要求的設備配置方案。設備維保。發揮專業化優勢,執行“日常保養、完工整備”的要求,按照去污除塵→打磨鈑金→維修噴漆→安裝調試的“四步驟工作法”對閑置設備制定修理計劃,修理后的設備滿足性能正常、外觀達到原設備出廠要求。設備周轉。三年間維修設備46臺套并周轉46臺套,提高了設備良好率以及閑置鋼筋設備的使用率,降低了維修成本。
技術交底參數化。根據施工圖紙、臨時工程EBS、正式工程EBS等內容編制滿足生產的鋼構件加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包含鋼構件使用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里程部位信息、加工數量表、開始使用時間、鋼構件加工總裝圖、加工大樣圖、材料數量表、設計圖名(圖號)、交底圖名(圖號)等信息。通過參數化交底,對同類型交底進行整合,提高了加工及核算效率,實現鋼構件從生產加工到核算的準確性。
以“三大保障”為目標 為品牌建設固本強基
保進度。鋼構件保障供應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延誤將直接導致現場停工待料,引發鏈式反應,影響項目建設進度。高效的鋼構件供應是保障項目施工現場流水作業順暢,確保項目總工期的實現的關鍵。鋼構件加工通過優化生產線布局,減少物料搬運時間。在加工過程中按照項目施工計劃制定詳細的月、周、日生產計劃,并根據項目現場進度進行動態滾動調整,確保供需無縫銜接。建立設備日常檢查、定期保養制度,備足關鍵零部件,確保設備連續正常運轉。如遇緊急加工任務時,通過合理排班,內部調配增加人員、調撥設備的方法確保現場生產供應正常。
保質量。鋼構件加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實體結構的承載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是百年大計的基石。高質量避免了因返工造成的進度延誤和材料浪費。各作業隊按要求參加項目技術培訓學習,嚴格按照項目下發的圖紙和技術交底加工作業。對作業人員進行持續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標準技能。首件產品必須檢驗合格后方可批量生產。對型鋼拱架和格柵拱架首件進行試拼驗收,對網片、小導管、鋼筋籠和鋼筋量尺寸復核。出廠前對鋼構件的型號、規格、尺寸、數量進行抽查核對,確保與交底一致。
保安全。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任何進度和效益都不能以犧牲員工的生命安全為代價。鋼構件加工廠所有進場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每日開展班前安全講話,提醒當日作業風險。施工前檢查所有設備是否運轉正常。規范配電箱管理,檢查線路無破損,嚴格執行“一機一閘一漏保”。保持車間通道暢通,地面無油污積水,物料堆放穩定。建立日常、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及時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針對觸電、高空作業、機械傷害、起重吊裝和車輛行駛集中開展安全警示教育,各作業隊組織全員播放典型事故安全警示教育片,以血的教訓提高全員的安全生產意識。
以“兩大管理模塊”為依托 引發鋼構件管理生產蝶變
鋼構件加工廠管理核心主要是物資管理,其直接關系到生產效率、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分公司根據五公司物資管理辦法,圍繞供應管理和核算管理兩大業務模塊,通過項目管理信息初始化部署,以合同為單元,通過“一業務一單”實現物資管理數據清晰、準確、可追溯,解決成本歸集、核算的唯一性,確保成本歸集準確。
基礎數據部署是關鍵。加工廠投產前對基礎信息進行初始化部署,部署的信息有物資字典、供應商名錄、原材料廠家、司磅地點和存料地點、項目信息、加工廠信息、鋼構件名稱等信息。基礎信息的部署統一了數據格式、保障基礎信息的唯一性和準確性,為整個鋼構件加工廠供應管理和核算管理打通了數據壁壘。
供應管理模塊。分公司自成立以來已完成八個項目的鋼構件加工運輸任務,服務安裝隊伍50余家。各工點(各項目鋼構件加工廠)根據月度生產計劃編制項目月度材料計劃表,物機部負責合同簽訂、原材料采購、進場、報驗。原材料驗收執行“雙檢”制,即過磅秤重驗收與檢尺驗收相結合(過磅計重除外);原材料過磅重量與理論重量超過國家驗收標準的,按不合格材料退場。原材料進場后,材料員登記《物資直達日報》,過磅驗收后材料員按檢驗批次對主要物資進行送檢或委托檢驗并填報《試驗委托單》,材料員對試驗過程和試驗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備查,建立《物資送檢臺賬》;檢驗合格后按照供應單位分別填寫《入庫單》(過磅單、送貨單作為附件);《入庫單》填寫完成后由送貨人與收料人共同簽認,材料員根據供料單位按月建立《物資入庫臺賬》;試驗室對送檢樣品進行試驗,并將試驗結果及時告知物機部。每月25日(季度末20日),物機部根據《物資入庫臺賬》以合同為單元對供料單位辦理結算、入賬手續。
核算管理模塊。鋼構件加工交底嚴格遵守限量交底制度,并按照參數法進行加工交底,將技術交底轉化為鋼構件加工廠生產工單,最終形成以安裝合同為單元的加工和使用流向信息。鋼構件加工采取首件驗收加工制,即各型號鋼構件首件加工完成后,由工程部組織各部門及使用單位驗收,驗收合格后可繼續正常加工生產。鋼構件加工完成后按照型號、規格打包,對打包完成的鋼構件懸掛關于鋼構件加工信息的標識標牌或二維碼,并嚴格按照合同、技術交底進行發貨,根據技術交底內容填寫《鋼構件發貨單》,堅持“一業務一單”形成鋼構件發貨流向。每月25日(季度末20日),按照生產線對進場材料、原材料盤存、鋼構件流向、鋼構件盤存、廢料數量對鋼構件加工廠進行原材料節超核算,重點對節超率和廢料率進行分析,為項目成本分析提供了材料消耗數據,也為原材料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和改進方向。以合同為基礎,根據《鋼構件發貨流向臺賬》,按月統計半成品鋼構件的發貨與庫存數量,對安裝隊伍使用的鋼構件實耗量進行核算,監督安裝隊伍提高施工質量。
以“一套圖集”為指引 為品牌建設注入活力
分公司依據國家、行業與建設單位及五公司管理標準、辦法及相關文件編制《鋼結構加工“五小四新”成果推廣圖集》,圖集對加工廠選址、占地面積、廠內各功能區域劃分、主要設備選型配置、鋼構件加工明細及數量等進行系統性規劃設計和分類。通過科學的空間和流程設計,將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有機地、高效地整合在一起,最終實現安全、質量、成本、交付期的全面優化,為企業構建長期的競爭優勢。
新開工項目根據工程規模和工期計算產能分析后,可在圖集里中選擇滿足要求的平面布置圖和設備人員配置方案,提升了加工廠建設標準化水平。以高配加工廠建設為例,從選址到投產僅需2個月。
此外,圖集以“橋梁鋼構件加工裝置、隧道鋼構件加工裝置、材料堆碼裝置、專用工具裝置”四個方面內容總結編寫形成了“五小四新”應用成果共計39項。
裝配式原材料存放架。裝配式原材料存放架能夠充分利用場地空間,提高存儲效率。通過螺栓將立桿、橫梁和縱梁連接能減少加工時間并能多次周轉提高使用率50%以上。
鋼筋籠存放架。按照類型對鋼筋籠進行分類存放,方便現場管理,提升了鋼筋籠成品保護,制作簡單可循環使用。
鋼筋網片托盤存放架。鋼筋網片按規格有序地堆放,減少在搬運過程中的磨損。方便快速吊裝,減少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橋吊吊鉤保險卡。低成本和高效率,連接和拆卸過程簡單快捷,通過卡扣的閉鎖機制,確保材料在吊裝過程中保持穩定,避免發生意外脫落或移動。
二保焊機焊碼線。對二保焊機的焊接線路有序分類,不占用地面施工位置,解決了地面線路擺放混亂的問題,提升了加工廠標準化管理水平,制作安裝簡單,可循環使用。
分公司根據“一局隧道”品牌建設推進要求,在西渝高鐵、宜涪高鐵等項目開展鋼構件加工廠智能化管理系統開發及使用工作,有效實現物資入庫,任務下發,成品生產及出場的信息共享、數據自動反算和庫存實時更新,利于簡化生產流程,提高任務準確率和生產效率,減少人力資源,節省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數智”造品質,向“新”向未來。鋼結構分公司將繼續貫徹落實和服務公司發展戰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調研市場先進工裝設備、學習先進工藝工法,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質、富有戰斗力的團隊,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和“一局隧道”品牌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西渝高鐵智能鋼構廠

多功能臺車

合武高鐵智能鋼構廠

杭州機場高鐵3標項目鋼構廠

專業技能人才正在焊接鋼筋籠

成品存放區

鋼構件加工管理平臺

生產型鋼拱架成品

生產鋼筋籠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