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涪高鐵:高溫之下鏖戰猶酣
8月4日下午,亭子山隧道出口人聲鼎沸、鞭炮齊鳴。經過兩個月的奮戰,隧道正式通過驗收并進洞施工。
四公司承建宜涪高鐵管段全長約15公里,含橋梁4座,隧道3.5座,站場路基1.2公里。2025年1月21日中標,大年初四跑步進場。從前期策劃、駐地選址、紅線征拆、大臨建設,重點控制性工程亭子山隧道,5月20日開始拆第一棟房子,6月3日,場地移交給項目。施工方案、平整場地、大臨建設,直至隧道進洞,180天里,從高溫下的執著堅守到核心工點的加速建設,宜涪高鐵二分部全體人員愈戰愈勇、鏖戰猶酣……
征拆攻堅:破局開路顯擔當
鐵路建設,征拆先行。宜涪高鐵二分部管段沿線涉及2個鄉鎮、4個行政村(社區),拆遷房屋65戶,臨時用地845畝,紅線用地462畝。
“宜涪高鐵是長陽縣統一土地補償標準的首個項目,老百姓從來沒有經歷過,加上你們負責的龍舟坪鎮和磨市鎮人均耕地占有率不足2%,所以老百姓的抵觸心理嚴重,征拆難度大。”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鐵指揮部曾從華介紹。
面對復雜的權屬關系和群眾訴求,項目黨支部專職副書記賀軍將四人的征拆小組分為三組,挨家挨戶宣講政策、丈量評估。

叢林深處征拆攻堅
管段內的高家嶺隧道出口位于磨市鎮多寶寺村,紅線內山高林密,灌木叢生?!皠傞_始就沒有路,我們自帶鐮刀開路,一頂草帽、一雙布鞋、一把鐮刀,像又回到20年前在村里割麥子的場景。”黨支部副書記賀軍調侃道。
“為了快速推進臨時用地的審批,我們經常熬到凌晨兩三點,白天村民不在家,晚上8點開始談,幾番斡旋就過了深夜12點,再把基礎資料梳理一下,睡不了3個小時天就亮了?!闭鞑疝k主任韋岳介紹。4月15日,在11號渣場的土地征拆時,由于主家在外打工,項目又亟需用地,他們一行兩人驅車70公里,到宜昌市的出租屋與村民溝通,直至凌晨4點方才談妥,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項目征拆工作推進會
“我們也知道修鐵路是好事兒,但剛蓋兩年的新房就要拆掉,確實過不了心理這一關?!睏罴役甏宕迕駰蠲髦m然十分理解征拆工作的緊迫性,但幾經溝通無果。6月29日晚,長陽東站(楊家拗村)突降暴雨,造成泥石流,道路中斷,地方救援隊到不了現場。項目部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成立搶險突擊隊,帶領裝載機、皮卡車,幫忙轉移群眾20余人。項目部的自覺行動當地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上。7月初,楊家拗村村民紛紛與項目部簽訂了征拆協議。
面對村民對補償標準的疑慮,項目部創新采用“陽光公示”制度,將評估結果、補償方案全程公開,針對特殊困難家庭,主動協調安置房源、就業幫扶。目前,各工點的征拆任務已經完成65%,為后續施工掃清障礙。
大臨建設:匠心鑄就奠基石
“臨建不是臨時,集團公司花大力氣推行標準化,我們一定要不打折扣的落實,還要繼續對標先進、提高標準,擦亮企業品牌。”這是公司副總經理、項目負責人李建鋒在例會上反復強調的話。項目部自進場以來,嚴格落實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和中鐵一局關于大臨建設標準化的相關要求,始終以“工廠化、機械化、智能化、智慧化”為目標,致力于打造全線標桿的大臨工程。

項目3號拌和站
已建成的3號拌和站、2號鋼筋加工場,從前期規劃、建站標準、資源配置、日常管理等方面均體現了工廠化、機械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建設目標,站內場地規劃合理、橫平豎直清晰可見、宣傳標語大氣醒目。項目常務副經理肖志猛曾在鄭徐高鐵、蘭張鐵路、平慶鐵路等負責現場管理,“這些項目在我們公司也都是某一個領域的典范,特別是臨建工作標準要求高,但與宜涪鐵路項目,不可同日而語?!毙ぶ久吞寡?,公司領導帶著他們這個團隊參觀了很多行內的標桿項目,汲取了先進的理念并在這個項目落地見效。
拌和站的智能粉倉管理系統、無人收料系統、全流程預警系統,能確保從源頭上管控質量,全面提升生產效能。鋼筋加工場使用的數字化管理方案能實現鋼筋訂單管理、生產計劃、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生產跟蹤等全套功能,實現系統和設備無縫對接和數據實時采集。
集料智能取樣檢測綜合系統、智能鋼筋重量偏差標距儀系統、試驗室自動預警系統……這些創新的舉措受到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產業工人休息驛站
此外,項目部將產業工人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嚴格落實《中鐵一局農民工實名制及工資支付管理標準化手冊》的基礎上,設置勞資專員對產業工人的進場審核、健康體檢、培訓考核、合同簽訂、清算退場、依法維權等進行全過程管理。在亭子山隧道、將軍山隧道、清江特大橋等工點,按照標準要求打造產業工人示范區,設置標準化宿舍、單人單床,籃球場、醫務室,讓產業工人統一工裝、勞保、被褥等標準,實現產業工人即到即可“拎包入住”。

項目開展夏送清涼慰問活動
核心工點:狹路相逢勇者勝
將軍山隧道全長3961米,最大埋深333米,為Ⅱ級風險長隧道,隧道地質較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是標段重難點工程,分進口、橫洞兩個工區組織施工。

信息化管理中心
二工區負責人張世新介紹:“這里的地質像個布滿陷阱的迷宮,洞口開在土、石混雜且潛伏巨大孤石的不穩定地層里,施工幾乎每一步都舉步維艱。前期光是邊坡防護設計、擋土墻選型和位置,我們就反復論證、多次變更,力求穩固根基?!?/p>
將軍山橫洞原設計位于線路前進方向左側,但在施工中突遇嚴峻挑戰。項目技術負責人淮凱龍介紹:“村民砌筑梯田導致洞口地形劇變,洞門向洞內4米拱腰拱頂結構外露,原洞口無法進洞,同時在邊坡開挖時發現第四系殘坡積粉質黏土和碎石層異常變厚,遠超原地質報告數據,帶來了嚴重的坍塌和地基失穩風險,施工復雜性和安全壓力劇增。”
為解決這一難題,項目部集多方力量,組織研討會,最終將洞口位置向大里程順移4米,橫洞長度縮減至216米,并同步優化了洞口截水天溝、邊仰坡防護,通過這一系列調整,有效攻克了地質不穩定和入口結構問題的雙重風險,確保了橫洞安全有序推進。

將軍山隧道進口
“前期糟糕的道路通行也一直困擾著現場施工,重型裝備難以施展。”工區隊長許宏國回憶道,“大型車輛根本開不進來,材料只能靠裝載有限的農用小貨車一點一點‘螞蟻搬家’,效率低,調度繁瑣?!睘榻鉀Q無路窄路難題,項目部歷時2個月改建擴建近4000米原有道路,并額外新增超過1000米的施工便道。
面對洞口地質異常、地形突變帶來的嚴峻挑戰以及前期交通癱瘓的制約,參建人員憑借著豐富的施工經驗和集體智慧,攻堅克難,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大家的汗水與智慧。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動,不僅成功化解了多重風險源,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系數,更有效地穩定了施工作業面,為后續大規模進洞施工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贏得了寶貴時間。
高溫堅守:汗水澆筑鋼鐵脊梁
今年夏季,宜涪高鐵所在的宜昌市長陽縣遭遇持續40℃以上高溫。面對“烤”驗,近百名管理人員、350余名勞務工選擇執著堅守。
“整個7月氣溫居高不下,又趕上清江特大橋首根樁基澆筑、亭子山出口進洞、將軍山進口臨建等一大批重大節點。”淮凱龍介紹,雖然項目調整了作息時間,但是全體管理人員沒有絲毫松懈,中午很少有人休息,技術人員嚴盯現場、嚴把質量、嚴控安全,白天現場服務指導,晚上資料完善梳理,工作到凌晨是常態!

防暑降溫藥品領取處
40度的高溫下,宜涪鐵路亭子山隧道洞口機械轟鳴,人流如梭。作為全線的控制性工程,6517米的微瓦斯隧道正值進洞的攻堅期,100余名勞務工24小時不停施工,項目領導班子24小時輪班盯控,確保隧道早日進洞。7月初以來,項目一工區負責人陳志強像一顆釘子一樣扎在隧道洞口,原本白凈的面龐被烈日烙下了“勛章”。

亭子山隧道出口
長陽清江特大橋是中鐵一局管段的三大核心工程之一,主跨236米,屬矮塔斜拉橋,大橋結構形式多樣,工藝復雜,技術難度大。從進場場地布置到標準化開工,僅僅用了8天?!皬墓芾砣藛T到勞務隊伍,大家不畏酷暑,24小時雙班倒,人停工作面不停,都全力為各個節點目標發起沖鋒。”張世新介紹,搭建鋼便橋時,戴著手套,鋼板、鋼筋都燙手,但沒有一個人抱怨,大家的目標都出奇地一致。

施工中的鋼便橋
三工區95后技術人員閆鵬輝曾在西昭高速項目當過兩年技術員,轉生產崗任工區主任1年后調到宜涪高鐵項目。“當時,項目上的技術人員比較少,領導找我談話想讓我又轉回技術崗,我有些猶豫。”閆鵬輝說,由于他有測量的功底,前期他帶著測量員每天徒步10公里,儀器支架在烈日下灼出斑駁的印記,看著大家為了一個目標都在堅持,他動搖了。“這個項目有復雜地質的隧道、有復雜結構的橋梁,有一定的技術挑戰,要是能在技術上干出成績,臉上也有光?!?/p>
隧道全工序機械化、安全穿透式管理、遠程操控塔吊、無人操控電梯、鋼筋加工滾籠機、智能檢測機械狗、除銹機器人……全新的管理思路、先進的工裝設備、數字化的管理探索正在宜涪高鐵項目逐步兌現。
創新的思維和持續的提升是項目管理的永恒課題。李建鋒解釋道,科技發展地太快了,我們始終要高度警惕,要放眼長遠,不斷向行業的標桿學習、看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