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渝蓉高鐵建設再加速:國內最深地下高鐵站核心區(qū)首塊底板澆筑完成
近日,滬渝蓉高鐵滬寧段建設迎來關鍵進展。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由中鐵一局承建的海門北站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攻堅階段。9月12日晚21時30分,位于地下29.4米深處的城軌預留層E區(qū)首塊底板啟動澆筑,標志著我國目前開挖深度最大、地質條件最復雜的地下高鐵站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突破。
海門北站是國內最長的超大超深基坑地下高鐵站,連續(xù)開挖長度達5.5公里,最大開挖深度為29.4米。車站核心區(qū)底板總面積1.7萬平方米,厚度1.5米,設計混凝土標號為C45P12,總混凝土方量約3.1萬方,鋼筋用量達0.5萬噸。核心區(qū)底板共劃分為16個區(qū)段,此次施工澆筑的是第4區(qū)段,計劃澆筑混凝土1000方。車站采用兩臺六線站場布局,地下一層為換乘通道,地下二層為高鐵站臺層,地下三層預留地方城際軌道層。車站北側銜接規(guī)劃中的南通新機場,未來將打造成為集高鐵、航空、城軌、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海門北站所處地層以富水粉土、粉砂和淤泥質粉質黏土為主,屬典型的“上松下軟”不良地質。在該類復雜地層中建造地下車站并通行時速350公里的跨站列車,屬國際首例。車站總開挖土方量約148萬立方米,核心區(qū)開挖深度近30米,地層條件極為復雜,施工難度大。隨著開挖加深,基坑面臨突泥涌水和整體穩(wěn)定性下降的風險。項目技術團隊依托數字化智能管控手段,實施智慧降水、開挖與支護實時監(jiān)測以及動態(tài)施工聯防等多項措施,有效抑制圍護結構變形,確保了工程安全與質量可控。
目前,海門北站總體工程已完成超過70%,主體結構正有序推進核心區(qū)底板澆筑,為下一階段全面展開車站主體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是滬渝蓉高鐵的東段線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沿江通道主要路網客流、沿海及京滬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運輸。項目建成后,將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間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對優(yōu)化沿長江地區(qū)鐵路網布局、服務長江經濟帶協同發(fā)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fā)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底板澆筑現場.jpg)
核心區(qū)底板澆筑現場

海門北站夜間施工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