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陽市的許多老年人家中,防滑墊守護著行走安全,衛生間扶手助力輕松起身,床頭呼叫器實現緊急求助一鍵響應——這些溫暖的改變,都源于中鐵一局城市運營公司信陽養老服務雙提升項目的扎實推進。作為公司“3+2”多元化業態布局的創新實踐,亦是“中鐵樂養”品牌建設的標桿工程,該項目自2025年1月啟動以來,依托“適老化改造+智能化產品+定制化老年用品”的綜合服務模式,在2400戶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中,既踐行了“讓老年人居家安心養老”的承諾,更通過深化政企協同、凝聚團隊合力、構建標準化體系,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央企探索中形成了可參考的實踐路徑。
政企協同筑根基,共赴“老有所養”民生之約
“從政策宣講到后續跟蹤,每個環節都要立足老年人實際需求。”今年6月,項目團隊帶著詳盡的《全流程管理手冊》,向信陽市常務副市長朱潔作專題匯報,系統闡述項目“政策普及—精準評估—施工驗收—長效跟蹤”的全流程機制——小到居家適老化必備的防滑墊、扶手配置標準,大到保障老年人安全的智能設備應用方案,再到基于個體需求的服務調整機制,均逐一清晰說明。朱潔副市長對項目“既重改造實施,更重長期體驗”的理念給予高度認可,評價“這樣的央企擔當,正是信陽養老事業發展所需要的”。
這份認可的背后,是項目團隊與地方政府的深度聯動。此前,信陽市民政局專門向中鐵一局發來感謝信,稱贊項目“以專業能力、高效標準和精益質量,為信陽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目前,2400 戶家庭養老床位改造已完成90%,“一戶一檔”檔案管理與線上“金民系統” 數據精準同步,確保政策落實可追溯、資金投入見實效,生動詮釋了央企與地方政府攜手回應民生期盼的責任擔當。
團隊攻堅建標準,讓養老服務規范落地
“項目初期入戶評估時,常因老年人個體情況差異大遇到難題。”項目經理龍國慶坦言,缺乏統一標準容易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團隊通過調研發現,老年人居家安全風險主要集中在衛生間意外傷害(占比75.4%)、滑倒(占比37.7%)等方面,這為體系構建找準了方向。
為此,項目團隊組織骨干力量開展跨崗位協作:評估人員攜帶專業工具入戶,全面收集老年人身體狀況、居住環境等基礎數據;設計人員結合調研結果制定改造方案,并與老年人及家屬充分溝通優化;施工人員帶著材料上門安裝,同步演示防滑墊、扶手等設施的安全使用方法;驗收人員嚴格依據既定標準及國家行業規范開展質量核查……
經過持續打磨,團隊最終構建起“評估—設計—施工—驗收”全流程規范體系。服務內容上,形成“基礎必裝+按需選裝”模式:防滑地墊、淋浴椅、衛生間扶手等列為必裝項,房門拓寬、防撞角等根據老年人需求按規選裝;智能設備方面,緊急呼叫器、煙霧報警器、實時監控攝像頭作為基礎配置,可燃氣體報警器、紅外探測器等按需加裝;同時,按規則為老年人配備助行器、助聽器、移動坐便器等用品中的3類。
從“摸索實踐”到“規范運營”的轉變,不僅提升了項目服務質量,更為公司后續開展同類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細節服務暖人心,踐行養老初心使命
平橋區一位獨居老人家中發生的場景,至今讓項目成員記憶猶新。施工人員完成改造后,衛生間鋪好了防滑墊,馬桶旁裝好了扶手,床頭配備了緊急呼叫按鈕,墻角也貼上了防撞角。他們攙扶老人試用扶手起身,手把手演示呼叫器用法:“按下這個按鈕,社區馬上就能收到您的求助信息。” 老人看著煥然一新的家,緊緊握住施工隊員的手,眼眶濕潤。
“以前洗澡怕滑倒,起夜摸黑怕磕碰,現在地面不滑了,手邊有扶手,有事一按鈴就有人來……”老人哽咽著道謝,坦言改造讓自己心里踏實了太多。這一幕讓項目成員深刻意識到,這些看似普通的防滑墊、扶手、呼叫器,承載的是老年人“居家安心養老”的迫切心愿,也是項目工作的意義所在。
沖刺攻堅向未來,繪就養老服務新圖景
當前,項目已進入沖刺階段,團隊正全力攻克難點,朝著2025年8月底全面完工的目標加速推進。城市運營公司信陽養老雙提升項目,不僅讓 2400戶老年人提前享受到“養老不離家”的溫暖服務,更以標準化流程管理、嚴格質量把控和貼心服務保障,為公司養老新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項目團隊將繼續傳承“中鐵精神”,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作風推進后續工作,為信陽市養老事業注入央企力量,助力繪就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幸福民生畫卷。

項目組成員在施工現場進行評估

項目組成員與信陽市朱潔副市長座談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