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屆中國公路學會公路微創新大賽評選結果正式公布,中鐵一局三公司申報的6項微創新成果獲金獎1項、銀獎5項,獲獎數量與質量均實現新突破。
本屆大賽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旨在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在公路交通行業的應用,倡導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基層工程技術人員在工作實踐中的發明創造和科技創新,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的標準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加強工程一線科學技術普及工作。
微創新技術成果《混凝土護欄鋼筋籠自動抓取緩存裝置》獲大賽(附屬工程及其他)金獎。該裝置采用特制的夾持機械手或抓取機構,能夠智能識別和對準護欄鋼筋籠的位置并自動夾緊鋼筋籠。機械手具備多自由度運動能力,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精準定位鋼筋籠,實現無人操作的自動吊取。夾具設計考慮鋼筋籠的長條形特征,通常設置多點同步抓取以防止鋼筋籠變形。通過傳感器(如激光測距或視覺傳感)和控制算法,機械手能夠對接收鋼筋籠的空間位置進行校準,保障每次抓取動作安全可靠。
微創新技術成果《小型構件智能生產線》獲大賽(路基路面工程)銀獎。該成果采用智慧護欄生產線進行護欄預制,通過全自動化控制,流水線生產,將鋼筋加工、鋼筋籠半自動抓料裝置、混凝土布料振搗、模具開合-脫模、自動翻轉機構、智能養護及立體物流等關鍵環節在同一條“回字形”產線中閉環集成,實現了工序零交叉、物流單向流和節拍均衡,大幅度提升了生產組織效率與空間利用率,確保質量控制穩定。
微創新技術成果《箍筋智能化生產及運輸工藝》獲大賽(結構工程)銀獎。箍筋生產一體化工作站集成智能排單、自適應作業、生產監控功能,具備全自動彎箍、抓取和運輸功能,可通過向系統發出不同的加工指令,實現對不同類型的箍筋進行加工,通過機械手臂及遙感系統,將生產的箍筋收集至相應的收集簍中,實現自動生產、收集;箍筋運輸則通過紅外、激光等安全感應系統,解決激光無人叉車AGV對周圍及人員的安全防護,對不同高度、不同區域多站點間物料輸送的難題,實現了智能化鋼筋配送。
微創新技術成果《雙液雙壓倒推法注漿設備》獲大賽(結構工程)銀獎。該設備由泵漿系統、壓力封堵系統組成,外部配合設備由壓力系統、制漿系統組成,通過增加內部送漿管,由內向外倒退注漿,減少了雙液漿在孔口段堵塞問題。采用雙液漿注漿,快速凝結阻水,形成加固圈,保障隧道開挖安全。采用螺栓連接封堵可快速對管棚端頭進行封堵,單人即可完成封堵作業。
微創新技術成果《AGV智能運輸車》獲大賽(附屬工程及其他)銀獎。該設備采用激光雷達導航、視覺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無軌導航方式,實現自主行駛路徑規劃,使AGV能夠自主識別環境和精確定位。
微創新技術成果《混凝土護欄生產線鋼筋籠自動翻轉裝置》獲大賽(附屬工程及其他)銀獎。該裝置采用專門設計的機械結構實現工件穩定夾持與180°翻轉。裝置由底座、驅動機構、夾緊機構和翻轉執行機構等構成。這種一體化翻轉機構結構簡單緊湊,翻轉過程平穩高效,大幅減輕了人工搬運強度。裝置配有可升降的伸縮支撐機構以適應不同工位高度,每個支撐上設置鏈條傳動的承載裝置,將工件牢固托舉并通過鏈條繞行實現翻轉。
據悉,本次大賽共收到申報項目1196項,經專家評審并向社會公示,共評選出獲獎項目364項,其中金獎69項、銀獎128項、銅獎167項。

混凝土護欄鋼筋籠自動抓取緩存裝置

小型構件智能生產線

箍筋智能化生產設備

雙液雙壓倒推法分段注漿現場施工

AGV智能運輸車

混凝土護欄生產線鋼筋籠自動翻轉裝置